社保代繳有風險,這家企業為此賠了5萬元
添加時間:2022-07-27 17:36:09
瀏覽次數:
0
當下,面對逐年增長的人力成本,很多企業會想盡各種辦法,在合規的基礎上,壓縮不必要的開支。
其中,對于員工的社保,有些企業會出于成本考慮或是為了減少重復的事務性工作,將社保繳納的義務委托給第三方機構進行,這也催生了各類以社保代繳為主營業務的企服公司。
但社保代繳真的可以降低成本嗎?
為什么明明第三方公司給員工交了社保,還要企業補繳?
我們先來看一則案例: 小王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老員工,這家公司委托深圳金葉公司給包括小王在內的員工繳納社保。
后來,小王通過社保平臺查詢發現,給自己交社保的公司是深圳金葉公司,自己名下并沒有北京公司繳納社保記錄。 小王認為,老東家沒有給按照法律規定繳納社保為由,提起勞動仲裁,要求解除解除勞動關系,并支付經濟補償金。 仲裁委裁決公司支付小王補償金5萬元。公司不服,認為自己已經通過第三方給員工交了社保,沒有存在不法行為。 但最終法院并沒有支持公司的主張,理由有兩點: 首先,小王工作的公司在北京朝陽區,其本人也是在此地為公司提供勞動,但社保公司給小王繳納的社保卻落在了深圳。
也就是說,小王的社保繳納地點與他實際工作的地點不一致,這一代繳行為不符合法律規定。 其次,公司可以選擇第三方代繳社保,但應該得到涉事員工的明確同意。公司僅通知了小王,并沒有得到小王的明確同意,程序上存在瑕疵。 法院結合小王和公司的供述,認為公司確實存在未依法繳納社保的情況,并且給小王的社保權益造成了損失。 據此,法院判決認定公司應當支付小王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當前,很多企業隨著業務越做越大,都會在多地開設分公司或辦事處,同時分配員工到不同的辦公地點工作。 然而,各地對于社保繳納的標準不盡相同,按照法律規定,社保的繳納采用屬地原則。
也就是說,員工在哪里工作,就應當在他的工作地點繳納社保。 雖然第三方代繳可以給企業省去一些人力成本,但如果將第三方公司作為社保繳納的主體,會導致勞動關系和社保關系分離。 一旦員工不認可,發生勞動爭議,企業不僅需要補繳社保、承擔滯納金,更有可能會收到行政處罰。 因此,如果企業確實需要第三方代繳社保或者員工主動提出代繳社保,為了避免出現勞資爭議,可以讓員工出具承諾書,同意由公司找第三方公司代繳社保,產生的不利后果由員工自行承擔。
實踐中,勞動人事風險存在于員工的“入離調轉”的各個環節,如何準確把握解除勞動合同環節中的風險點,減少勞動爭議?
單純依賴人力是不現實的。
「人力蜂」——由海蜂法務科技傾力打造,專注為企業提供全流程用工風險管控方案,是企業人力資源部可靠的法律幫手。
基于數十萬條真實用工風險數據,運用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配套自營勞動法專家團隊全年7×18小時陪伴服務,「人力蜂」可以幫助企業個性化定制、頒布全套規章制度,實現員工入、在、離全流程線上操作、風險管控及實時存證,大幅提升人力資源部員工關系管理效率和安全性,大幅降低企業用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