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上大學就是步入了讀書學習的最高殿堂,那么如果上了大學,才后知后覺專業決定了未來,而自己沒有選擇到一個能夠激發自己激情的專業應該怎么辦?誰都希望,自己所學專業就是將來進入社會的就業方向,但是有多少人是如愿以償,有多少人退而求其次呢?這些具體數據我們不得而知,只是想通過這篇文章告訴大家,高考填志愿真的非常重要!!!
一、高考志愿基本決定大學專業
1、家庭對志愿專業的干涉
大多數人高考之后的志愿填報是非常迷茫、甚至無處下手,毫無頭緒的,這個時候有錢人家的孩子的家長會請相關的指導老師幫助自己孩子填好志愿內容。
這些孩子能夠通過老師的指導獲得間接經驗這樣對他們的高考志愿填報有先知性和預見性,更有利于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但是中國大多數家庭都是普通家庭,他們一般不會十分注重孩子的高考志愿填報問題,有些父母會根據社會問題比如就業熱門專業等干涉孩子的志愿填報。
2、孩子自身的意愿
很多孩子對高考志愿是不確定的,對于父母的建議或者說辭,往往會選擇聽從,另一些對自己定位清楚,了解自己需要的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也比較堅持自己,這類孩子能夠自主選擇大學專業。
有些孩子認為自己不適合師范專業,但是父母從教師多方面的福利逐一攻破孩子的防線,孩子最終可能會選擇這樣的專業,并且以后可能后知后覺發現自己不適合這樣的專業,也可能慢慢愛上天真爛漫的孩子無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3、分數考的高,免了高考志愿的很多問題
究根結底,糾結于高考志愿如何填報的問題,其實就是分數高低的根本問題,所謂高不成低不就,左右為難。好的學校對學生的分數要求高,好的分數能夠讓你進去一個好一點的學校。
如果你是壓線進去的,那么你的心儀的專業可能就會被調劑了,因為你的分數也許能夠進去某個學校,但不一定被填報的第一專業選上,那么這個時候煩惱又來了,你進去了喜歡的學校,卻學不到自己喜歡的專業,該怎么選擇呢?
二、性格影響專業激情,專業決定未來
1.好不容易壓線進了一所好大學,卻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
這樣的人大有所在,這就是當你的分數不符合報考專業的最低錄取線的時候,你就會被調劑到其他專業,這樣你就可能面臨面臨不喜歡的專業,還沒上大學以前當你接到這樣的錄取通知書,你究竟是去上大學呢?還是選擇復讀呢?
2.奔著上了大學再說,實在不行再考慮轉專業?
抱著上述念頭的人占了絕大多數的人,因為還有后路可走,實在不行還可以轉專業,實際上,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因為在大學里面轉專業其實是非常難的,個人經驗來看,十個人中有一個人轉專業成功,而且像什么時候轉專業、參加轉專業考試這樣的通知學院一般不會廣而告之,因為轉專業本身具有不公平性,其他同學可能會想:“大家都是靠成績進來的,你的成績本來不能進這個專業!”。
如果你沒有通過師兄師姐還有老師了解,往往會錯過轉專業的最佳時機,最重要的是,轉專業不是隨隨便便的事情,必須要符合相關要求才能夠獲得老師的通過。
另外大學里面的轉專業時間一般在一個學期后,也就意味著剛剛熟悉的人際關系將會被打亂,有幸轉專業又要重新認識新同學,學習新專業落下的知識,如果你性格開朗、外向,這個倒也不算是什么問題!
3.奔著能上大學就好,專業現在不喜歡?
說不定了解了就喜歡了,服從學校的調劑專業。
上大學是莘莘學子的殷切期望,對于好不容易考取的大學,盡管專業不如意,但是考取的大學也算聲名俱在。所以一頓自我開導下來,就說服了自己。
上了大學,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剛開始是因為激情不在,后來慢慢發現這個專業就業不好,工資不高,內心越來越多的懈怠情緒。
另一方面,那些不了解情況的家人親人滿心羨慕期待,一心以為你上了大學就會找到好工作,但是你卻給不了他們任何明確的回應,因為大學時一天天過去了,你好像一無所獲,甚至花三四年的時間也沒有讓自己愛上這個專業,甚至打從心底里排斥這個專業的就業工作。
這樣的話,你就應該好好想想自己的未來的路了,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也是你將來從事其他行業的敲門磚,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就像讀了師范專業的人可能去了公司,讀了歷史專業的人可能去了教地理專業,每一種選擇都有自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