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后馬上就要迎來志愿填報,高考志愿填報一直都是一件很頭痛頭的事情,其實高考志愿填報是有很多技巧的,比如錄取線差,那么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講講這錄取線差是什么,該怎么利用錄取線差來填報志愿呢?
1錄取線差是填報志愿的重要依據
高考的難度每年都不一樣,導致每年的錄取分數線也不一樣。在每個大學錄取固定數量的學生的情況下,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也是不同的。但基本上,如果專業或學校沒有爆冷或者暴熱的話,錄取線差幾乎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在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可以分別計算出近三年,你想要報考的院校的錄取線差,判斷這所高校的錄取線差的穩定性,考生在填報第一志愿的時候,可以通過往年的錄取線差比較與自己高出批次分數線的分數進行比較,為了確保第一志愿被順利錄取。
很多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對平均分都比較重視。然而,單憑平均分數來填寫志愿是不準確的,而且很容易因為高考大小年發生誤差。和平均分相比錄取線差才更具有參考價值。因此,錄取線差也是志愿填報重要的參考數據。
2什么是錄取線差
錄取線差,即某年錄取線差=當年平均錄取分數-當年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
學生在填報志愿之前,最好計算出最近3-5年的目標大學的錄取線差,也要對這目標大學錄取線差的穩定性進行判斷。考生可以通過往年錄取線差和今年的高于相應的批控制分數線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選擇第一志愿大學,確保第一志愿能被錄取。
大多數學生在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都喜歡用平局分來計算自己被錄取的改路,但是相對平局分,錄取線差實際上更多的參考價值,而且是高考志愿填報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所謂錄取線差是該院校當年平均錄取分數與其在所在招生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差值,建議考生用“錄取線差”來分析。
由于每年高考的模式不同,高考試卷難度不同,各高校的錄取分數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然而,通過大量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雖然錄取分數線波動很大,但錄取線差一般波動不大。因此,目標院校的錄取分數線差異應該逐年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