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發票抵稅,造成費用異常有很多公司,為了讓員工避稅,會讓員工每個月找很多的費用發票去報銷。會計們會將其計入福利費、差旅費。如果長期大額處理的話,會造成企業期間費用異常。之前有爆料過,一家互聯網企業的油費居然超過了物流公司。這樣的情況,稅務局肯定是要重點檢查的。
2、故意不用銀行發工資當移動支付成為潮流的時候,很多公司還在堅持用現金發工資。并且公司銀行的基本戶都有,員工數量也多,公司位置不屬于偏遠山區。這樣的情況,稅務局肯定也會加強稽查。有統計顯示,不通過銀行發放工資的企業,不申報個稅、少申報的情況基本都存在。
3、補貼不申報個稅企業為了不申報個稅,不將企業的飯補、話補、房補、結婚補貼、生日禮金,合并工資進行納稅申報。這種情況,也是屬于違規避稅,稅務局會進行嚴肅處理的。
4、大量員工零申報如果一個企業和同地區同行業的企業相比,工資在3500以下的員工數量明顯偏多的話。該企業就已經屬于高風險企業了,將被列入稅務局的稽查名單!
5、故意混淆勞務和工資申報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勞務工、臨時工、第三方員工,很多是屬于按勞務所得進行納稅申報,但是卻按照工資進行申報。這種情況也違規的,因為不是全職員工是不可以按工資申報個稅的!營改增之后勞務公司、建筑企業等都要高度重視。